为什么要迁移?
我的老博客是基于 Typecho 搭建的。早期选择它是因为轻量、自由、可定制性强。我也花了不少心思去打磨主题:从布局到字体、从动画到响应式设计,每一处细节都希望做到自己喜欢的样子。
但慢慢地,问题开始浮现:
-
主题越改越重 :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和个性化功能,CSS 文件越来越臃肿,页面加载速度也越来越慢,尤其是首字节时间(TTFB)经常超过 1s,严重影响用户体验。
-
维护成本高 :Typecho 虽然轻量,但自定义主题加上各种插件之后,每次升级都要小心翼翼地避免样式错乱或功能失效。
-
部署依赖服务器 :需要自己管理 PHP 环境、MySQL 数据库,还要定期备份,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问题。
-
移动端体验一般 :尽管做了响应式设计,但在不同设备上总是有些小瑕疵,调试起来非常麻烦。
于是,我开始寻找一个更加轻便、快速、易于维护的博客平台。最终,我选择了 Fuwari 。
为什么是 Fuwari?
其实是一个静态博客,虽然它不像传统 CMS 那样开箱即用,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手动配置 Markdown 和结构,但架不住它默认主题真的好看啊!
Fuwari 的几个让我心动的特点:
- ✨ 默认主题简洁高级 :不需要自己写 CSS,也不用担心响应式布局,主题已经帮你做好了一切,颜值在线,开箱即用。
- ✨ 毕竟Fuwari是一个SSG,TTFB显著下降。
- ✨ 低运维成本 :不需要管理数据库、服务器,只需要写 Markdown 文件,上传即可生成博客。
顺便,也整理了一下内容
在迁移的过程中,我也顺便回顾了过去几年写过的文章。有些内容现在看来略显稚嫩,甚至有些“当年怎么敢发出来”的感觉 😅。
所以这次迁移,我没有选择把所有文章都一股脑地搬过来。而是挑了一些现在看来依然有价值、有启发、或者有纪念意义的文章 保留下来,其他的就当作成长的痕迹,留在原地慢慢封存。
这也让我意识到,博客不仅是记录,更是一种持续输出与反思 的过程。保留那些真正值得被看到的内容,其实也是一种对读者的负责。
是什么让我注意到 Fuwari?
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考虑静态博客平台 —— 总觉得那意味着更高的学习成本和更多的折腾。直到我在浏览 二叉树树の小窝 时,发现他的博客界面简洁、加载飞快,而且排版特别舒服。点进去一看,原来他用的是 Fuwari 。
这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。接着我顺藤摸瓜找到了他写的一篇关于 Fuwari 的部署指南 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照着步骤部署了一遍。没想到整个流程非常顺利,Markdown 写作体验也很流畅,页面加载速度更是肉眼可见地变快了。
于是我就决定:干脆把自己的博客也迁过来吧!
后记:其实我是个很懒的博主 😅
说来有点惭愧,我的老博客是从 2023 年才搭建起来的,到现在已经3年了,却只写了 6 篇文章。这次迁移,我只挑选了其中 2 篇我认为还“拿得出手”的搬了过来,剩下的就留在原地,当作我“内容草稿期”的纪念吧。
虽然写得不多,但我依然希望每一篇文章都能被很好地呈现。这也是我坚持迁移的原因:哪怕只写几篇,也希望它们能以最好的状态被看到。
所以,这次迁移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新,更是一次内容的“精简”和“提纯”。接下来,我也希望能在 Fuwari 上慢慢写出更多值得留下来的文章。